矮围,洞庭湖底的“碎片”

本报记者 徐亚平
东洞庭湖底是啥模样?是碎的。换言之,东洞庭湖底是由100多个大“碎片”拼成的。“碎片”的代名词叫“矮围”。
2012年3月20日,记者深入阴寒的东洞庭湖,抚摸她支离破碎的“子宫”,不禁怆然发问:究竟是谁对母亲湖的“子宫”下黑手?究竟该谁来整治这些“黑手党”?
矮围是“竭泽而渔”的代名词
矮围是啥?渔民何大明解说道:矮围是部分渔民占地为王,在湖中人为建的堤坝,堤宽7米、高3米,面积小的几百亩,大的上万亩。丰水季节,堤坝没入水中,看不出啥;枯水时,堤坝露出水面,使湖泊变成一口口水塘。渔民建造它,是为了方便滥捕滥捞。
何大明称,矮围的形成有3种方式:加高加厚原来用于血防灭螺的围子;利用岳阳县、君山区、华容县芦苇场外低水湖洲围坝;在枯水季节利用湖床人为施工筑坝。“承包人将矮围加高加厚,采用迷魂阵、电打鱼、放水捕捞等方式非法捕捞。”渔民姜云秀说,“我们附近的矮围包给了一个叫‘老四’的湖北人。别人不能进去捕鱼。”
东洞庭湖矮围多达100多个
2月6日,岳阳县宣称,2012年2月中旬彻底取缔东洞庭湖所剩10余处矮围。3月21日,岳阳市人大农业委负责人称,全市已取缔97处矮围。但何时拆的?谁拆的?谁都给不出答案。渔民心里倒如明镜似的。“岳阳县说‘春禁’要强力打击‘四大害业’;但矮围至今动都没动。”何大明说,“县渔政局去年确实打击了少部分矮围,但他们只象征性地挖了一个围子的十分之一;承包者后来马上在上面加了网片,又成了一个完整的新矮围。”
3月中旬,记者多次下东洞庭湖调查,发现湖底已彻底被矮围所瓜分。何大明说:“湖里有100多处矮围。仅岳阳县渔政局鹿角渔政站管的就多达16处,其中某渔民一家有6个平均上万亩的矮围,还有一个渔民的矮围大到2万亩。”
江豚也深受其害。何大明说:“江豚容易误入矮围搁浅而亡。”
岳阳县“春禁”雷声大,雨点小
3月9日,岳阳县“春禁”大会宣称:坚决打击矮围等“害业”。
令“母亲湖”雪上加霜的是,不仅矮围未除,又出现了比矮围更具隐蔽性的非法“网围”。岳阳楼区西瓜山社区渔民反映:“春禁”后,“渔霸”在君山后湖湖州上埋下了网片,等水涨起来了,就把网片竖起来做成网围。到了枯水季节,“渔霸”们就将网围内的鱼赶尽杀绝。
“渔霸”画地为牢,严重侵占了绝大部分渔民的作业空间与利益。“我们打鱼只能在这些矮围、网围之外,空间大大减少了。”渔民胡习文介绍,“去年,我和我伢崽2户人,一共只搞了七、八千元。”
人大常委会委员现场报忧
3月15日上午,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邓郁、岳阳市渔政站副站长胡强、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副会长彭祥林等,察看了洞庭湖楼西湾至君山后湖一带水域。只见君山后湖高约3米的树杆林立;岛南侧滩涂新开挖的沟里预埋了网片;君山公园通往洞庭湖南大堤的马路边,新建的网围已成一道“风景”。
邓郁当即用手机向市人大副主任包忠清、副市长宋爱华汇报了“乱象”。包忠清表示:“要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强化责任,坚决保护好洞庭湖江豚和渔业资源!”

[稿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亚平]
[编辑:贺冠铭]

中国不能走日本的环保老路!

湖南日报记者 徐亚平
淫雨霏霏下洞庭,深情眷眷访渔民。边拍片,边考察,36个小时争分夺秒。2月12日至13日,日本NHK资深记者冈本健吾和中国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制片人贺刚一行4人,专程来到岳阳寻找江豚。当了解到江豚危机后,深感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冈本健吾多次跟我说:“中国不能走日本的环保老路!”
“豚”为媒,飞越千山万水来相见。冈本健吾是日本京都人,45岁,今年来到NHK中国总局工作。连日来,他先后在《中国日报》、《湖南日报》等多家媒体、网站看到了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的新闻。“海量信息让我深受感染,深受教育。”他很快通过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制片人贺刚联系上了我。每天都发来信息相约:共同推动江豚和环境保护大业。
2月12日早,烟雨蒙蒙。冈本健吾和贺刚一到岳阳,就马不停蹄开展工作。参观江豚保护协会江豚图片展;和协会志愿者座谈。对协会工作进展,他一口气刨根问底3个多小时。
两天中,他既兴奋,又焦虑。每到吃饭的时候,总是说:“简单点。拜托。”草草扒几口饭,又匆匆赶往下一个点采访。虽然雨冷风寒,但其工作热情丝毫不减,他不停地打听江豚的情况,认真地记录着。
贺刚曾留学日本,热衷中日文化交流。此时,尽管腿脚不方便,但他却既当导演,又当翻译、制片。
冈本健吾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在洞庭湖上,在岳阳街头,他一次次和我推心置腹。“中国现在经历的高速发展时期,日本也经历过。而那时,日本忽略环保,好多物种都灭绝了,现在想补救都晚了。”他叹息道:“发展重要,生存空间更重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要摆在同等位置。中国绝不能走日本的环保老路!发展经济千万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日本记者不停地“拷问”中国记者——
“您为什么带头保护江豚?”
“白暨豚和江豚已经在长江里生活了2500万年,它们是地球上的‘老居民’,人类没有理由喧宾夺主;江豚和人类一样,都是哺乳动物,都是活生生的生命,都是地球的主人。人类没有权利以强凌弱!”
“您保护江豚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困难很多。首先是不被公众理解,反而被认为是图名图利;其次是资金十分紧张,目前没有获得一分钱的资助。今年已经展开12项工作,如开展水上巡逻;建造10块公益广告牌;帮助渔民上岸、转产转业等,已花费几十万元。”
“既然保护江豚如此艰难,为什么不放弃?”
“如果我们放弃江豚,就意味着还会放弃更多珍贵物种,放弃人类的生存环境。如果人人都不承担应尽的一份责任,那么人类的未来实在让人担忧!”
在大湖上、风雨中,我和冈本健吾、贺刚紧紧相拥,热泪交织,誓言“决不退缩,决不放弃”。
江豚保护协会副会长彭祥林知道冈本健吾来自日本京都,忙给留学日本京都的女儿打电话。一个是岳阳人在京都,一个是京都人在岳阳。冈本健吾接过电话,好激动:“你父亲和他的朋友们都是江豚保护的志愿者,我很敬佩。我也要做他们的志愿者,用真实客观的报道,呼吁全球爱心人士共同来保护中国江豚!”

江豚引媒体关注:央视、日本NHK采访江豚保护

央视、日本NHK联手采访江豚保护
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徐典波
湖南日报2月12日讯(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徐典波)今天一早,日本NHK电视台资深记者冈本健吾和中国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制片人贺刚采访组一行4人专程来到岳阳,拍摄江豚保护专题节目。
他们走访了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与部分志愿者进行了座谈;参加了江豚保护志愿者的洞庭湖水上巡逻;走访了湖区渔民。“这是一次日本环保人士与中国环保人士面对面的交流。”冈本健吾称,“来之前,我认为岳阳是一个小城市;但经过亲眼所见才了解到岳阳是一座既有现代化气息、又蕴含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城市。同时也看到了一大批优秀的环保志愿者。对于他们所做的努力表示钦佩。将用真实客观的报道,呼吁全球爱心人士共同来保护中国长江江豚。”
据悉,NHK是日本最具影响力的公共传媒机构之一,是日本第一家根据《放送法》而成立的大众传播机构,在日本全国设有54个广播电视台,在世界各地设有34个总局和分局,与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79家电视台和新闻机构有合作关系,使用20多种语言。

江豚保护志愿者,包公词前“求关注”

白色画布上泼上血红的颜料,一位年轻男孩闭眼蜷缩,他的身上涂满灰色和红色的颜料。5月6日,省城淮河路步行街骄阳之下的这场表演吸引了众多的行人。这是安徽大学环境保护协会的学生组织的行为艺术表演,他们告诉记者,这场表演只是他们宣传活动的一部分。当天,他们还分别在杏花公园、包公祠等地点进行了各种表演和宣传。近期,鄱阳湖、洞庭湖、长江安庆段江豚频频传来死亡的消息,这让一直关注江豚生存状况的他们更加心忧,他们希望通过这些创意形式呼吁社会关注江豚,保护江豚。


步行街街头: 他变身江豚躺进“血泊”
“快来看看,这是什么?”省城淮河路步行街百盛广场附近,一位年轻的男孩赤裸着涂满灰、红颜料的上半身蜷缩在画布上,白色的画布也被泼了血红的颜料,一边写上了醒目的“SOS”。骄阳之下,面对烈日的炙烤和众人的围观,男孩微微闭着眼睛,表情严肃。这次行为艺术的设计者钱畅同学忙着向路人解释,“这是一只倒在血泊里的江豚,你看,它在求救。”
这是安徽大学环境保护协会的学生组织的行为艺术表演,步行街的表演只是当天行为艺术的一段,他们转战杏花公园、包公祠、步行街三大地点。表演的男孩叫刘岸,是安徽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大一的学生,没啥表演经历的他演起江豚来十分敬业,他赤裸的上身和腿脚被刷上灰色和红色的颜料,“红色是鲜血,灰色是江豚的皮肤,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很像?”他说,刚开始演的时候压力很大,“那么多人看着挺难受,我闭上眼睛,专心演就适应了。”
包公祠前: 变身“江豚姑娘”来伸冤
县衙公堂外,急促而沉重的击鼓声,一阵强过一阵。随着庄严而雄厚的“威……武……”声,瘦弱的“江豚姑娘”满身伤痕,碎步走来,重重地跪在堂上,欲语先流泪,“请包大人为小女做主!”
严肃的氛围,用心的表演,虽然是在人来人往的包公祠前,学生们这场动情的表演还是打动了不少围观的群众。跟之前行为艺术一样,这场话剧表演也是为了引起人们关注江豚。
负责这次活动的队长卓建勋告诉记者,他们计划在合肥、安庆、铜陵、芜湖四座沿江城市都进行类似的宣传,而每个城市都会结合自己的特色来进行。“合肥是包公故里,我们就让小江豚到包公面前来伸冤。”暑期,他们将会在安庆以黄梅戏的形式来阐释,而在芜湖鸠兹广场,他们将表演一段有关鸠豚之恋的话剧。
杏花公园: 自行车骑行,边走边宣传
其实,这次活动从5月5日下午已经开始了,“你看,这些自行车我们昨天就已经骑过来了。”现场,记者看到颜色、款式不一的八辆自行车,车上都被展板“装饰”,而这些“装饰”是大量江豚的照片和它们生存状况的展示。
然而,从安徽大学新校区骑车来到杏花公园需要一个半小时,因怕耽误当天的活动行程,学生提前把车骑过来。而为凑齐自行车,大家各显神通,到处找同学借,才凑齐了现场各异的八辆车。
虽然很累,学生们却感到很欣慰,“你看,我们这样一起骑着车是不是很拉风,很能引起关注的。”成员张梦轩说,他们之所以不辞辛苦大老远地把车骑来,就是想达到边走边宣传的效果,“连走在路上都不会耽误宣传。”
志愿者心声:有关注就有保护
2011年暑假,安徽大学环保协会十几名同学奔赴铜陵江豚保护区,在那里驻扎。他们通过访谈、调研等形式了解不少关于江豚生存状况的第一手资料。“食物的缺少、电打鱼、螺旋桨、水利工程,这些都威胁到江豚的生存状况。”最近,鄱阳湖、洞庭湖、长江安庆段又传来江豚死亡的消息,这让一直关注江豚的他们更加心忧。
“我们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策划了连续的活动,预计在暑期结束前完成。”卓建勋说,这次从学校到杏花公园、包公祠、步行街的各项活动都只是其中一部分,等这学期的期末考试结束后,他们还要转战安庆、芜湖、铜陵等沿江城市,展开一连串的宣传。
对此,卓建勋谈起了自己的想法,“我们之前也想过如何去保护江豚,但是学生力量真的有限,后来总结做宣传才更适合我们。”他说,希望通过大学生的创意,开展各种新颖的宣传形式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我们相信,有了关注才会有进一步的保护,才会有更大力量的保护。”本报记者 琚园园/文

东洞庭湖:鱼跳鸟欢

  近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出现历史同期最底水位,不同的是,已经有上千羽白皮鹭和鸬鹚到达保护区。保护区实施封闭管理,出现历史上少见的鱼跳鸟欢场景。

东洞庭湖核心区还浸泡在“汪洋”中

已是2008年11月中旬了,往年,东洞庭湖保护区已是鸟欢鱼跳的季节了。昨天洞庭湖口(城陵矶)的水位28.3米,保护区核心区还在一遍汪洋之中,水位要下降3米,保护区的草场才能出水面。今天,岳阳地区又降小雨,长江口水位是否能降,取决于山峡闸的人为调控。

走近拉市海

2006年8月7日7时许,我们一行来到了神秘的拉市海,等待日出……拉市海位于丽江古城西约12公里,属高原湿地类,是冬候鸟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