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杓鹬

大杓鹬 Far Eastern Curlew

科学分类:鹳形目 > 丘鹬科 > 杓鹬属
CICONIIFORMES > Scolopacidae > 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
描述:体型硕大(63厘米)的杓鹬。嘴甚长而下弯;比白腰杓鹬色深而褐色重,下背及尾褐色,下体皮黄。飞行时展现的翼下横纹不同于白腰杓鹬的白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嘴基粉红;脚-灰色。
叫声:似白腰杓鹬但音调平缓,如coor-ee。不安时发出刺耳的ker ker-ke-ker-ee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冬季南迁远至大洋洲。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不常见,但迁徙时定期经过中国东部及台湾。
习性:同白腰杓鹬。性甚羞怯。个别个体有时与白腰杓鹬混群。
俗名:大鸲喽儿 红背大勺鹬 红腰勺鹬 宛 鹬 彰鸡

白腰杓鹬

白腰杓鹬 Eurasian Curlew

科学分类:鹳形目 > 丘鹬科 > 杓鹬属
CICONIIFORMES > Scolopacidae > Numenius arquata
描述:体大(55厘米)的杓鹬。嘴甚长而下弯;腰白,渐变成尾部色及褐色横纹。与大杓鹬区别在腰及尾较白,与中杓鹬区别在体型较大,头部无图纹,嘴相应较长。
虹膜-褐色;嘴-褐色;脚-青灰。
叫声:响亮而哀伤的升调哭腔cur-lew。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北部;冬季南迁远及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迁徙时途经中国多数地区。数量不多,但冬季比大杓鹬常见。为长江下游、华南与东南沿海、海南岛、台湾及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定期候鸟。
习性:喜潮间带河口、河岸及沿海滩涂,常在近海处。多见单独活动,有时结小群或与其他种类混群。
俗名:白腰鸲喽儿 大勺鹬 构捞 麻鹬

中杓鹬

中杓鹬 Whimbrel

科学分类:鹳形目 > 丘鹬科 > 杓鹬属
CICONIIFORMES > Scolopacidae > Numenius phaeopus
描述:体型偏小(43厘米)的杓鹬。眉纹色浅,具黑色顶纹,嘴长而下弯。似白腰杓鹬但体型小许多,嘴也相应短。较常见的亚种variegatus腰部偏褐,但一些个体腰及翼下为白色,与指名亚种相近。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蓝灰。
叫声:独特的高声平调哨音,如马嘶he-he-he-he-he-he-he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洲北部及亚洲;冬季南迁至东南亚、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分布状况:迁徙时常见于中国大部地区,尤其于华东及华南沿海几处河口地带。少数个体在台湾及广东越冬。
习性:喜沿海泥滩、河口潮间带、沿海草地、沼泽及多岩石海滩,通常结小至大群,常与其他涉禽混群。

小杓鹬

小杓鹬 Little Curlew

科学分类:鹳形目 > 丘鹬科 > 杓鹬属
CICONIIFORMES > Scolopacidae > Numenius minutus
描述:体型纤小(30厘米)的杓鹬。嘴中等长度而略向下弯,皮黄色的眉纹粗重。与中杓鹬的区别在体型较小,嘴较短较直。腰无白色。落地时两翼上举。
虹膜-褐色;嘴-褐色,嘴基明显粉红色;脚-蓝灰。
叫声:飞行或成群进食时发出叽喳的te-te-te声,告警时发出嘶哑的chay-chay-chay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冬季南迁至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罕见,但迁徙时定期经过中国东部及台湾。
习性:喜干燥、开阔的内陆及草地,极少至沿海泥滩。
注:以往作为极北杓鹬N. borealis的一亚种(参见郑作新,1987)。
俗名:吉吉格-套套勒金 小油老罐

斑尾塍鹬

斑尾塍鹬 Bar-tailed Godwit

科学分类:鹳形目 > 丘鹬科 > 塍鹬属
CICONIIFORMES > Scolopacidae > Limosa lapponica
描述:体大(40厘米)而腿长的涉禽。嘴略向上翘,上体具灰褐色斑驳,具显著的白色眉纹,下体胸部沾灰。与黑尾塍鹬的区别在翼上横斑具狭窄而色浅,白色的尾及腰上具褐色横斑。东部的亚种baueri下背偏褐,翼下较白。
虹膜-褐色;嘴-基部粉红,端黑;脚-暗绿或灰色。
叫声:少叫,偶然发出深沉的鼻音kurrunk或清晰的双音节吠声kak-kak,飞行时发出轻柔的kit-kit-kit-kit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北欧及亚洲;冬季南迁远至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分布状况:亚种baueri(=novaezealandiae)为过境鸟,迁徙时有记录见于新疆西北部天山、东北及华东各?=嵝∪涸谀戏窖睾<疤ㄍ濉⒑D系涸蕉?br>习性:潮间带、河口、沙洲及浅滩。进食时头部动作快,大口吞食,头深插入水。

黑尾塍鹬

黑尾塍鹬 Black-tailed Godwit

科学分类:鹳形目 > 丘鹬科 > 塍鹬属
CICONIIFORMES > Scolopacidae > Limosa limosa
描述:体大(42厘米)的长腿、长嘴涉禽。似斑尾塍鹬,但体型较大,嘴不上翘,过眼线显著,上体杂斑少,尾前半部近黑,腰及尾基白色。白色的翼上横斑明显;亚种melanuroides的翼斑较窄,而罕见的指名亚种其翼斑较宽。
虹膜-褐色;嘴-嘴基粉色;脚-绿灰。
叫声:通常无声,飞行时偶尔发出响亮的wikka wikka wikka或kip-kip-kip。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北部;冬季南迁至非洲并远至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亚种melanuroides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天山及内蒙古的呼伦池及达赉湖地区。大群的迁徙鸟经中国大部地区,少量个体于南方沿海及台湾越冬。
习性:光顾沿海泥滩、河流两岸及湖泊。食性同斑尾塍鹬,但更喜淤泥,头往泥里探得更深,有时头的大部分都埋在泥里。
俗名:黑尾鹬

姬鹬

姬鹬 Jack Snipe

科学分类:鹳形目 > 丘鹬科 > 姬鹬属
CICONIIFORMES > Scolopacidae > Lymnocryptes minimus
描述:体小(18厘米)、嘴短而两翼狭尖的沙锥。与所有其他沙锥区别在头顶中心无纵纹;尾呈楔形,上体具绿色及紫色光泽。尾色暗而无棕色横斑。与阔嘴鹬区别在嘴较直,肩部多明显条纹。飞行时脚不伸及尾后,翼前缘无白色。
虹膜-褐色;嘴-黄色,端黑;脚-暗黄。
叫声:被赶时通常无声或发出压抑的gah声。
分布范围:繁殖在欧洲北部至西伯利亚西部;越冬在南欧、非洲、中东、印度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罕见过境鸟及冬候鸟。迁徙时由中国东北经东部沿海,少量不定期地在广东南部和香港越冬,偶见于台湾。另有一群在新疆西部喀什及天山地区越冬。
习性:性孤僻。繁殖期在繁殖地周围作”之”字形飞行表演。白天极少飞行,甚至有危险时也不飞。静止不动或步行至安全地带。栖于沼泽地带及稻田。进食时头不停地点动。

扇尾沙锥

扇尾沙锥 Common Snipe

科学分类:鹳形目 > 丘鹬科 > 沙锥属
CICONLLFORMES > Scolopacidae > Gallinago gallinago
描述:中等体型(26厘米)而色彩明快的沙锥。两翼细而尖,嘴长;脸皮黄色,眼部上下条纹及贯眼纹色深;上体深褐,具白及黑色的细纹及蠹斑;下体淡皮黄色具褐色纵纹。色彩与大沙锥、澳南沙锥及针尾沙锥相似,但扇尾沙锥的次级飞羽具白色宽后缘,翼下具白色宽横纹,飞行较迅速、较高、较不稳健,并常作急叫声。皮黄色眉线与浅色脸颊成对比。肩羽边缘浅色,比内缘宽。肩部线条较居中线条为浅。
虹膜-褐色;嘴-褐色;脚-橄榄色。
叫声:为响亮而有节律的tick-a, tich-a, tich-a…声, 常于栖处鸣叫。被驱赶而告警时发出响亮而上扬的大叫声jett…jett。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南迁越冬至非洲、印度、东南亚及菲律宾。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及西北的天山地区。迁徙时常见于中国大部地区。越冬在西藏南部、云南及中国北纬32°以南的大多数地区。
习性:栖于沼泽地带及稻田,通常隐蔽在高大的芦苇草丛中,被赶时跳出并作”锯齿形”飞行,边发出警叫声。空中炫耀为向上攀升并俯冲,外侧尾羽伸出,颤动有声。
俗名:普通沙鸟  扇尾鹬 水[扎鸟] 田鹬 小沙锥

大沙锥

大沙锥 Swinhoe’s Snipe

科学分类:鹳形目 > 丘鹬科 > 沙锥属
CICONLLFORMES > Scolopacidae > Gallinago megala
描述:体型略大(28厘米)而多彩的沙锥。两翼长而尖,头形大而方,嘴长。野外易与针尾沙锥混淆,但大沙锥尾较长,腿较粗而多黄色,飞行时脚伸出较少。与扇尾沙锥区别在尾端两侧白色较多,飞行时尾长于脚,翼下缺少白色宽横纹,飞行时翼上无白色后缘。与澳南沙锥较难区别,但大沙锥初级飞羽长过三级飞羽。春季时胸及颈较暗淡。
虹膜-褐色;嘴-褐色;脚-橄榄灰。
叫声:粗哑喘息的大叫声,似扇尾沙锥但音较高而不清晰。通常只叫一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冬季南迁至婆罗洲北部、印度尼西亚,并远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迁徙时常见于中国东部及中部,越冬在海南岛、台湾、广东及香港,偶见于河北。
习性:栖居于沼泽及湿润草地、包括稻田。习性同其他沙锥但不喜飞行,起飞及飞行都较缓慢较稳定。
俗名:北鹬 尾翎札  宣厚之鹬

针尾沙锥

针尾沙锥 Pintail Snipe

科学分类:鹳形目 > 丘鹬科 > 沙锥属
CICONLLFORMES > Scolopacidae > Gallinago stenura
描述:体小(24厘米)、墩实而腿短的沙锥。两翼圆,嘴相对短而钝。上体平淡褐色,具白、黄及黑色的纵纹及蠕虫状斑纹;下体白色,胸沾赤褐且多具黑色细斑;眼线于眼前细窄,于眼后难辨。与扇尾沙锥及大沙锥较难区分,但体型相对较小,尾较短,飞行时黄色的脚探出尾后较多,叫声也不同。与扇尾沙锥区别在翼无白色后缘,翼下无白色宽横纹。腿比大沙锥细且黄色较少。
虹膜-褐色;嘴-褐色,嘴端深色;脚-偏黄。
叫声:告警时发出带鼻音的粗喘息声squak-squak。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冬季南迁至印度、东南亚和印度尼西亚。
分布状况:为整个中国境内的常见过境迁徙鸟。越冬群体见于台湾、海南岛、福建、广东及香港。
习性:常光顾稻田、林中的沼泽和潮湿洼地,以及红树林,比扇尾沙锥栖息环境稍干燥些。习性似其他沙锥,包括快速上下跳动及”锯齿”飞行,受惊吓时发出惊叫声。飞行不如扇尾沙锥那样乱撞。
俗名:针尾水札 针尾鹬 中沙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