鲣鸟科

鲣鸟科(学名:Sulidae)是鲣鸟目(学名:Suliformes)的一属。
鲣鸟属是热带海鸟,世界各大热带海洋均有分布,共有6种,其中圣诞岛的粉嘴鲣鸟有时被单划为一属。鲣鸟科(Sulidae)是鹈形目的1个科。鲣鸟是群居性海鸟,有2属9种。
大鲣鸟属是温带海鸟,包括北大西洋的憨鲣鸟,南非的开普鲣鸟和澳新地区的澳洲鲣鸟。
鲣鸟属是热带海鸟,世界各大热带海洋均有分布,共有6种,其中圣诞岛的粉嘴鲣鸟有时被单划为一属。我国的鲣鸟均属于鲣鸟属,包括红脚鲣鸟、褐鲣鸟和黑脸鲣鸟(蓝脸鲣鸟),其中红脚鲣鸟是西沙群岛最主要的海鸟。
鲣鸟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洋岛屿及沿岸地区。中国西沙群岛的东岛一带是红脚鲣鸟的故乡。它们和鸭子大小差不多,在空中飞翔时能一下子收缩翅膀,笔直地冲到水里捕鱼。它们是在树上筑巢的唯一鲣鸟,这在海鸟中是非常罕见的。红脚鲣鸟一般产蛋一枚,即使产下两枚,除非第一枚蛋孵出的雏鸟夭折,否则很少孵出第二枚蛋。蓝脚鲣鸟生活在南美和北美等部分沿海地区,它们通常养育二、三只幼鸟。斑驳鲣鸟和蓝脚鲣鸟一样,喜欢结成大群出动,数以千计地从空中向水面俯冲,景象十分壮观。春末夏初,是鲣鸟哺育雏鸟的时候,这时雄鲣鸟在海上成群地飞翔,捉到鱼舍不得吃,而是马上飞回自己的窝,把食物放进小鸟的嘴里,并为小鸟啄去嘴边的鱼鳞。雌鲣鸟则站在一旁,用嘴为雄鲣鸟梳理羽毛。它们早出晚归,非常勤劳。渔民也常跟着它们追捕鱼群,亲切地称鲣鸟为“导航鸟”。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鲣鸟科 > 鲣鸟属
CICONIIFORMES > Sulidae > Sula dactylatra

描述:体大(86厘米)的黑白色鲣鸟。成鸟特征为前额及翼上覆羽白色,背白,头白而具黑色斑纹。幼鸟似褐鲣鸟但具白色领环,上体褐色较浅,翼下具横斑。
虹膜-黄色;嘴-黄色;脚-黄至灰色。

叫声:于海上无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热带的大洋岛屿;分布遍及大多数热带海域。

分布状况:亚种personata在台湾东北部的钓鱼岛有繁殖,分布范围进入中国海域。

习性:同其他鲣鸟。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鲣鸟科 > 鲣鸟属
CICONIIFORMES > Sulidae > Sula sula

描述:体大(48厘米)的黑白色或烟褐色鲣鸟。以红脚白尾为其特征,具浅、深及中间3种色型。浅色型:体羽多白色,初级飞羽及次级飞羽黑色。深色型:头、背及胸烟褐色,尾白。所有色型均具红脚及粉红色的嘴基。亚成鸟全身烟褐色。
虹膜-褐色;嘴-偏灰,嘴基粉红,嘴基裸露皮肤蓝色,嘴下裸露皮肤黑色;脚-亮红色(为识别特征),但所有色型的幼鸟脚均为黄灰色。

叫声:于海上无声,仅在巢时发出叫声。

分布范围:热带洋面。

分布状况:繁殖于西沙群岛,于中国南海为地区性常见种。冬季有时至东南沿海,在香港及台湾东南部的海上有记录。

习性:同其他鲣鸟。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鲣鸟科 > 鲣鸟属
CICONIIFORMES > Sulidae > Sula leucogaster

描述:体大(48厘米)的深褐色及白色鲣鸟。头及尾深色。成鸟:深烟褐色,腹部白色。亚成鸟:浅烟褐色替代成鸟的白色。脸上裸露皮肤雌鸟橙红,雄鸟偏蓝。
虹膜-灰色;嘴-成鸟黄色,幼鸟灰色;脚-黄绿色。

叫声:海上无声。在巢时发出嗷叫声、呱呱叫声及嘶嘶叫声。

分布范围:热带及亚热带海洋。

分布状况:繁殖于西沙群岛及台湾兰屿岛。于中国南海为地区性常见鸟,自上海至海南岛的沿海偶有记录。

习性:同其他鲣鸟,但较近海岸,尤其在冬季。

俗名:白腹鲣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