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苇鳽

栗苇鳽 Cinnamon Bitter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鹭科 > 苇鳽属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Ixobrychus cinnamomeus
描述:体型略小(41厘米)的橙褐色苇鳽。成年雄鸟:上体栗色,下体黄褐,喉及胸具由黑色纵纹而成的中线,两胁具黑色纵纹,颈侧具偏白色纵纹。雌鸟:色暗,褐色较浓。亚成鸟:下体具纵纹及横斑,上体具点斑。
虹膜-黄色;嘴基部裸露皮肤-橘黄色;嘴-黄色;脚-绿色。
叫声:受惊起飞时发出呱呱叫声,求偶叫为低声的kokokokoko或geg-geg。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东南亚、苏拉威西岛及马来诸岛。
分布状况:常见的低地留鸟,分布于辽宁至华中、华东、西南、海南岛及台湾的淡水沼泽和稻田。越冬在热带区域。
习性:性羞怯孤僻,白天栖于稻田或草地,夜晚较活跃。受惊时一跳而起,飞行低,振翼缓慢有力。营巢在芦苇或深草中。
俗名:黄鹤

紫背苇鳽

紫背苇鳽 Von Schrenck’s Bitter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鹭科 > 苇鳽属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Ixobrychus eurhythmus
描述:体小(33厘米)深褐色苇鳽。雄鸟:头顶黑色,上体紫栗色,下体具皮黄色纵纹,喉及胸有深色纵纹形成的中线。雌鸟及亚成鸟褐色较重,上体具黑白色及褐色杂点,下体具纵纹。飞行时翼下灰色为其特征。
虹膜-黄色;嘴-绿黄色;脚-绿色。
叫声:飞行时发出低声呱呱叫。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南部、中国东部、朝鲜及日本。越冬南迁至东南亚、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不罕见,繁殖于黑龙江经中国东部及中部至云南广东。迁徙经过海南岛及台湾。
习性:性孤僻羞怯。喜芦苇地、稻田及沼泽地。

黄苇鳽

黄苇鳽 Yellow Bitter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鹭科 > 苇鳽属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Ixobrychus sinensis
描述:体小(32厘米)的皮黄色及黑色苇鳽。成鸟:顶冠黑色,上体淡黄褐色,下体皮黄,黑色的飞羽与皮黄色的覆羽成强烈对比。亚成鸟似成鸟但褐色较浓,全身满布纵纹,两翼及尾黑色。
虹膜-黄色;眼周裸露皮肤-黄绿色;嘴-绿褐色;脚-黄绿色。
叫声:通常无声。飞行时发出略微刺耳的断续轻声kakak kakak。
分布范围:印度、东亚至菲律宾、密克罗尼西亚及苏门答腊。冬季至印度尼西亚及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常见湿地鸟,繁殖于中国东北至华中及西南、台湾和海南岛。越冬在热带地区。
习性:喜河湖港汊地带的河流及水道边的浓密芦苇丛,也喜稻田。
俗名:小黄鹭

小苇鳽

小苇鳽 Little Bitter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鹭科 > 苇鳽属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Ixobrychus minutus
描述:体小(35厘米)的偏黄色或黑白色苇鳽。成年雄鸟绒白色,顶冠黑色,两翼黑色具近白色的大块斑,嘴红色。雌鸟黄褐色,上体具褐色纵纹,下体略具纵纹,翼褐色而具皮黄色块斑。幼鸟似缩小了的大麻鳽,多具杂斑和纵纹。
虹膜-黄色至橘黄色;嘴-雄鸟红色,雌鸟黄色;脚-黄色。
叫声:求偶鸣叫为嘟哝声gook,每2~3秒重复一次。不安时发出响亮的鼻音 kekekeke。
分布范围:欧亚大陆、非洲、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分布状况:种群数量甚稀少。迁徙经新疆西部天山地区,在喀什地区越冬。
习性:飞行有起伏,振翼快似松鸦。

黑冠鳽

黑冠鳽 Tiger Bitter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鹭科 > 鳽属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Gorsachius melanolophus
描述:体型略小(49厘米)而粗壮的深红褐色及黑色鹭鸟。其特征为嘴粗短而上嘴下弯。成鸟:顶及形短的冠羽黑色,上体栗褐色并多具黑色点斑,下体棕黄而具黑白色纵纹,颏白并具由黑色纵纹而成的中线。飞行时黑色的飞羽及白色翼尖有别于栗苇鳽。亚成鸟:上体深褐具白色点斑及皮黄色横斑,下体苍白具褐色点斑及横斑;与夜鹭亚成鸟的区别在嘴较粗短。
虹膜-黄色;眼周裸露皮肤-橄榄色;嘴-橄榄色;脚-橄榄色。
叫声:一连串深沉的oo声,约每1.5秒间隔发出一声,通常于晨昏在林上层作叫;也作粗哑的呱呱声及喘息声arh, arh, arh。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东南亚及菲律宾。冬季南迁至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或夏候鸟于见云南西南部、广西及海南岛的低地。
习性:性羞怯,夜行性。白天躲藏在浓密植丛或近地面处,夜晚在开阔地进食。受惊时飞至附近树上。
俗名:黑冠麻鹭

栗鳽

栗鳽 Japanese Night Hero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鹭科 > 鳽属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Gorsachius goisagi
描述:体型略小(49厘米)而矮扁的褐色鹭鸟。似黑冠鳽但区别在嘴及头顶冠形小,颈背灰褐色至栗色而非黑色,翼尖非白色。翼上具特征性黑白色肩斑;上体深褐而具较浅的蠹斑;下体皮黄,有由深褐色纵纹形成的中线。飞行时灰色的飞羽与褐色覆羽成对比。
虹膜-黄色;脸部裸露皮肤-黄色;嘴-角质色;脚-暗绿色。
叫声:于繁殖期及迁徙时发出深沉而带回音的似鸮类呼呼叫声。进食时发出呱呱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日本;越冬至菲律宾及苏拉威西岛。
分布状况:罕见过境鸟,见于上海、台湾及广东沿海。
习性:喜林区,早晚在多草地区取食。

海南鳽

海南鳽 White-eared Night Hero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鹭科 > 鳽属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Gorsachius magnificus
描述:中等体型(58厘米),上体、顶冠、头侧斑纹、冠羽及颈侧线条深褐色。胸具矛尖状皮黄色长羽,羽缘深色;上颈侧橙褐色。翼覆羽具白色点斑,翼灰。成年雄鸟具粗大的白色过眼纹,颈白,胸侧黑色,翼上具棕色肩斑。
虹膜-黄色;嘴-偏黄,嘴端深色;脚-黄绿色。
叫声:尚无记录。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越南东京的东部有一记录)。
分布状况:列全球性极危物种(Collar et al., 1994)。过去为留鸟,见于安徽、浙江、福建、广西及海南岛。20世纪60年代在海南有两次记录,1990一1992年间在广西三个地点出现,最近在南宁附近发现一小的繁殖群。1998年在广东鸟市有一只;新近报道在车八岭有少量繁殖个体。
习性:栖于林中小溪旁小沼泽地的稠密低矮草丛。被赶时飞至林上层。
俗名:白耳夜鹭

夜鹭

夜鹭 Black-crowned Night-Hero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鹭科 > 夜鹭属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Nycticorax nycticorax
描述:中等体型(61厘米)、头大而体壮的黑白色鹭。成鸟:顶冠黑色,颈及胸白,颈背具两条白色丝状羽,背黑,两翼及尾灰色。雌鸟体型较雄鸟?7敝称谕燃把巯瘸珊焐Q浅赡窬吆稚菸萍暗惆摺?br>虹膜-亚成鸟黄色,成鸟鲜红;嘴-黑色;脚-污黄。
叫声:飞行时发出深沉喉音wok或kowak-kowak,受惊扰时发出粗哑的呱呱声。
分布范围:美洲、非洲、欧洲至日本、印度、东南亚、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地区性常见于华东、华中及华南的低地,近年来在华北亦常见。冬季迁徙至中国南方沿海及海南岛。
习性:白天群栖树上休息。黄昏时鸟群分散进食,发出深沉的呱呱叫声。取食于稻田、草地及水渠两旁。结群营巢于水上悬枝,甚喧哗。
俗名:夜鹤 夜游鹤

绿鹭

绿鹭 Striated Hero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鹭科 > 绿鹭属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Butorides striatus
描述:体小(43厘米)的深灰色鹭。成鸟:顶冠及松软的长冠羽闪绿黑色光泽,一道黑色线从嘴基部过眼下及脸颊延至枕后。两翼及尾青蓝色并具绿色光泽,羽缘皮黄色。腹部粉灰,颏白。雌鸟体型比雄鸟略?S啄窬吆稚菸啤?br>虹膜-黄色;嘴-黑色;脚-偏绿。
叫声:告警时发出响亮具爆破音的kweuk声 ,也作一连串的kee-kee-kee-kee声。
分布范围:美洲、非洲、马达加斯加、印度、中国、东北亚及东南亚、马来诸岛、菲律宾、新几内亚、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亚种amurensis繁殖于中国东北,冬季迁徙至南方沿海地区;actophilus在华南及华中甚常见;javanicus甚常见于台湾及海南岛。
习性:性孤僻羞怯。栖于池塘、溪流及稻田,也栖于芦苇地、灌丛或红树林等有浓密覆盖的地方。结小群营巢。

池鹭

池鹭 Chinese Pond-Hero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鹭科 > 池鹭属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Ardeola bacchus
描述:体型略小(47厘米)、翼白色、身体具褐色纵纹的鹭。繁殖羽:头及颈深栗色,胸紫酱色。冬季:站立时具褐色纵纹,飞行时体白而背部深褐。
虹膜-褐色;嘴-黄色(冬季);腿及脚-绿灰色。
叫声:通常无声,争吵时发出低沉的呱呱叫声。
分布范围:孟加拉国至中国及东南亚。越冬至马来半岛、印度支那及大巽他群岛。迷鸟至日本。
分布状况:常见于华南、华中及华北地区的水稻田。偶见于西藏南部及东北低洼地区。迷鸟至台湾。
习性:栖于稻田或其他漫水地带,单独或成分散小群进食。每晚三两成群飞回群栖处,飞行时振翼缓慢,翼显短。与其他水鸟混群营巢。
注:相似的印度池鹭A. grayii可能在西藏东南部低地有见。
俗名:穿背心 红毛鹭 红毛鹭 花鹅 花洼子 交胪 交青? 茭鸡 开? 沙鹭 田螺鹭 田牛奴 沼鹭 中国池鹭 紫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