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今冬候鸟数量新增4万余只 东洞庭湖占79.1%

2018年1月18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工程师姚毅(左二),向凤凰网湖南介绍显示屏上的一只幼年天鹅。

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洞庭湖较上年度增加了4万余只,增长幅度达23%,东洞庭湖的候鸟数量占总数的79.1%。图片由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工程师姚毅拍摄。

洞庭湖边,奔跑的麋鹿。图片由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工程师姚毅拍摄。

凤凰网湖南讯(文/高媛媛)根据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给凤凰湖南的调查资料显示,今冬整个洞庭湖的候鸟数量明显增加,较上年度增加4万只,增长幅度达23%,越冬水鸟有6目12科54种,共226352只。

岳阳市君山区林业局湿地管理站站长王胜对凤凰湖南说,“候鸟对栖息地的选择要求极高,候鸟数量的增加是东洞庭湖去年以来环境治理效果的最好证明。”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总工程师姚毅将候鸟数量增加的原因总结为三点,分别是:调查线路科学合理、拥有业内领先的专业团队、调查天气能见度高。

据了解,此次调查由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9个单位联合执行。采用直接计数法,辨识及数算观察范围内所有鸟种,数量以5、10、50只为单位计数;使用单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GPS、照相机、鸟类图谱、数据记录工具、交通工具、计数器进行科学监测,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今冬洞庭湖的候鸟数量明显增幅达23%,监测到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鹳、黑鹳等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种,全球极危青头潜鸭2只和白鹤119只。数量最多的鸟类为豆雁,占总数量的18.4%

其中东洞庭湖的候鸟数量占总数的79.1%,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的水鸟在全湖越冬水鸟中占绝对优势。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去年配备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电脑端即可操控探头的放大缩小,旋转探头,全方位监测保护区内的情况,防止人员进入保护区伤害候鸟。

采桑湖治理:将建造候鸟栖息的生态岛

图为,修复后的采桑湖面。

采桑湖修复前的间堤。

现如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粗粳水蕨成片分布。

图为,当地村民种植水生植物。

图为,挖除矮围现场。

凤凰网湖南讯(文/高媛媛)东洞庭湖的洞庭大堤同时也是一条县道,不时有车辆来回穿过。这条明显的分界线将核心区与实验区隔开,一侧是实验区的万亩采桑湖。

2018年1月18日,大堤上仍竖立着“采桑湖螃蟹美食村”的牌匾,沿着采桑湖旁的水泥路就能到达当地渔村,吃到“采桑湿地红野生蟹”。

长期以来,采桑湖的经营权对外承包,经营者在采桑湖内修筑间堤,将湖面分隔成上、下采桑湖,养殖螃蟹、鱼,种植莲藕,影响候鸟栖息、觅食,引起媒体、社会的关注。

1月18日,君山林业局湿地管理站长王胜对凤凰网湖南介绍,去年,根据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岳阳市对采桑湖生态破坏问题立即进行清理整改,并逐步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君山区林业局按照要求制定了《岳阳市君山区林业局采桑湖生态问题集中整治月行动方案》,几个月前完成了水系联通、湿地修复、候鸟栖息保护和能力建设等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了中期评估,已向承包方送达解除承包合同的通知。

过去:承包商在湖上种藕养鱼

采桑湖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相传舜帝二妃曾在此采桑。

采桑湖的颠覆式改变始于2014年初,岳阳籍商人黄振雄以每年370万元的价格拿下采桑湖约1万亩的经营权,种藕和养殖螃蟹。由此引发湖南省多家环保组织联合发表《致岳阳市的公开信》,要求恢复湿地。期间,国家林业局也紧急发出责令状。

商家打出了“为岳阳人贡献一湖好蟹”的广告语,宣称螃蟹产自世界上最完备的自然生态链的国际湿地——洞庭湖畔的采桑湖,“螃蟹肉感紧致细密,蟹膏爽口肥润”。

拿下经营权后,黄振雄注册了湖南采桑湖农场有限公司,4000亩种藕,6000亩养殖螃蟹。公司只有几排简易的一层楼房,狭小的空地里堆放着捕捞螃蟹的“地笼子”。楼旁是采桑湖,几道矮堤将湖面划开。

采桑湖一度被称为“百鸟乐园”,是洞庭湖区域候鸟灰鹤、豆雁、小白额雁、罗纹鸭、水雉、须浮鸥、凤头、反嘴鹬等的主要繁殖和栖息地、食源补给地。底栖动物数量锐减乃至绝迹,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打击不言而喻。

1984年,国家设立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将采桑湖纳入保护区范围,属保护区实验区。与核心区、缓冲区严格限制人在湿地内的活动相比,实验区则可以在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许多人将手伸向了这一灰色地带。

督察与整改:全面恢复采桑湖生态

君山林业局湿地管理站长王胜介绍,2017年8月26日,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镇邀请了湖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驻长沙办事处等对《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桑湖生态修复方案》讨论。

受岳阳市君山区林业局委托,2017年10月8日、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组织鸟类专家,对采桑湖湿地鸟类2次系统调查,根据系统调查数据,提交2017年度采桑湖湿地鸟类初步调查报告,共监测到1164只鸟类。

根据《方案》显示,目前拆除阻隔上下采桑湖原水系联通间堤,每处拆除长度不等,以水系宽度为准,使湖泊水系完全联通。

拆除2014年后在上采桑湖东北部新建的约1800米矮围和间堤,恢复采桑湖内滩涂自然水文属性。

自然恢复湿地的挺水、沉水、浮水等原生植被2000亩左右,将湖内珍稀濒危湿地植物转移至湿地植物基因库;人工恢复湿地植被800亩。

清除其间特别是如水葫芦、空心莲子草、福寿螺、丁螺等对原生特种生长造成影响的有害生物。同时禁止一切破坏原生植被的种养殖生产行为,科学合理调控水位。

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粗梗水蕨、莼菜等珍稀湿地植物移植至湖南洞庭湿地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湿地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解决濒危植物物种保存问题。约需要移植株数10000株。

清除外来物种,将下采桑湖内经营方种植的约800亩菜藕清除,保证原生野生荷花物种生存空间不受侵占。

建设生态岛,营造多样化的鸟类栖息生境;建设约4000平方米的鸟类补给地,以保证极端气候状态下在采桑湖栖息的越冬水禽有充足的食物,适当补植食源植物(撒播水稻、冬小麦、油菜等)。

为制止在采桑湖内投放肥料、动物粪便及饲料等,禁止开垦、围垦湿地洲滩,制定巡护制度,组织专业巡护队伍,对采桑湖开展巡护,时间定为三年。

在采桑湖周边建立标识牌、宣传牌和警示牌,主要在交通路口、居民点设置宣传牌10块,宣传湿地保护、禁止行为、警示教育等内容

湖南推出保护洞庭湖环境三年行动计划

新华社长沙1月12日电(记者史卫燕)近日,湖南省公开《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十大重点领域和九大重点区域整治,到2020年,实现湖体水质达到三类水质标准等多项主要目标。
根据计划,专项整治十大重点领域为: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城乡生活污染治理、集中整治工业污染、加强船舶污染防治、保障饮水安全、实行沟渠清淤疏浚、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整顿湖区采砂秩序、加快湿地生态修复、加强血吸虫病防控。
同时,将污染严重、对洞庭湖水质影响较大的大通湖、华容河、珊珀湖、桃花江流域等九大片区作为整治重点,实行挂牌督办。
作为“鱼米之乡”的洞庭湖长期以来承载着湖区上千万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保护措施相对滞后,水质不断恶化。记者了解到,三年行动计划还明确了多项具体目标保障治理效果。

环洞庭湖越冬水鸟同比增23%

长沙1月14日电 (记者侯琳良)记者从湖南省林业厅获悉:2017—2018年度隆冬环洞庭湖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结果显示,越冬水鸟总数比上年度增加23%。
据介绍,本次调查由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单位联合举行,分9个调查组,在东洞庭湖水域及其周边重点湖泊,横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范围展开调查。此次同步调查,将采用直接计数法,辨识及数算观察范围内所有鸟种,数量以5、10、50只为单位计数;使用单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GPS、照相机、鸟类图谱、数据记录工具、交通工具、计数器进行科学监测,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本次共调查到越冬水鸟共6目12科54种22万余只,较上年度增加了4万余只,增幅23%,东洞庭湖越冬的水鸟在全湖越冬水鸟中占绝对优势。本次调查中,数量最多的鸟类为豆雁,共50778只,共监测到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
“这次调查能见度非常好,鸟类监测数据比较准确。”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两年洞庭湖的水鸟数量还有种类明显逐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