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耳鸢

黑耳鸢 Black-eared Kite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鸢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Milvus lineatus

描述:体型略大(65厘米)的深褐色猛禽。尾略显分叉,飞行时初级飞羽基部具明显的浅色次端斑纹。似黑鸢但耳羽黑色,体型较大,翼上斑块较白。
虹膜-褐色;嘴-灰色,蜡膜蓝灰;脚-灰色。

叫声:同黑鸢。

分布范围:亚洲北部至日本。

分布状况:常见并分布广泛。此鸟为中国最常见的猛禽。留鸟分布于中国各地,包括台湾、海南岛及青藏高原高至海拔5000米的适宜栖息生境。

习性:同黑鸢。栖于中国西部城镇及村庄、东部河流及沿海。
注:以往归入黑鸢Milvus migrans的亚种并与Milvus korschun lineatus同种(郑作新,1987)。

黑鸢

黑鸢 Black Kite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鸢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Milvus migrans

描述:中等体型(55厘米)的深褐色猛禽。浅叉型尾为本种识别特征。飞行时初级飞羽基部浅色斑与近黑色的翼尖成对照。头有时比背色浅。与黑耳鸢区别在于前额及脸颊棕色。亚成鸟头及下体具皮黄色纵纹。
虹膜-棕色;嘴-灰色;蜡膜-黄色;脚-黄色。

叫声:尖厉嘶叫ewe-wir-r-r-r-r。

分布范围:非洲、印度至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亚种govinda为云南西部及西藏东南部的留鸟。

习性:喜开阔的乡村、城镇及村庄。优雅盘旋或作缓慢振翅飞行。栖于柱子、电线、建筑物或地面,在垃圾堆找食腐物。

俗名:俄老刁 黑耳鸢 老鹰 老鸢 牙鹰 岩鹰 鹞鹰

黑翅鸢

黑翅鸢 Black-winged Kite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黑翅鸢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Elanus caeruleus

描述:体小(30厘米)的白、灰及黑色鸢。特征为黑色的肩部斑块及形长的初级飞羽。成鸟:头顶、背、翼覆羽及尾基部灰色,脸、颈及下体白色。唯一一种振羽停于空中寻找猎物的白色鹰类。亚成鸟似成鸟但沾褐色。
虹膜-红色;嘴-黑色,蜡膜黄色;脚-黄色。

叫声:轻柔哨音wheep, wheep。

分布范围:非洲、欧亚大陆南部、印度、中国南部、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见于云南、广西、广东及香港的开阔低地及山区,高可至海拔2000米。曾在湖北及浙江有过记录。

习性:喜立在死树或电线柱上,也似红隼悬于空中。

凤头蜂鹰

凤头蜂鹰 Oriental Honey-buzzard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蜂鹰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Pernis ptilorhynchus

描述:体型略大(58厘米)的深色鹰。凤头或有或无。两亚种均有浅色、中间色及深色型,各似鹰雕雕及。上体由白至赤褐至深褐色,下体满布点斑及横纹,尾具不规则横纹。所有型均具对比性浅色喉块,缘以浓密的黑色纵纹,并常具黑色中线。飞行时特征为头相对小而颈显长,两翼及尾均狭长。
虹膜-橘黄;嘴-灰色;脚-黄色;近看时眼先羽呈鳞状为特征性。

叫声:响亮悦耳的高音四音节叫声wee-wey-uho或weehey-weehey。

分布范围:古北界东部、印度及东南亚至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具长羽冠的亚种ruficollis数量稀少,见于四川南部及云南,部分鸟作区域性迁徙。古北界东部具短羽冠的亚种orientalis繁殖于黑龙江至辽宁,冬季经华中及华东至台湾、东南各省及海南岛。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森林并不罕见。

习性:飞行具特色,振翼几次后便作长时间滑翔,两翼平伸翱翔高空。有偷袭蜜蜂及黄蜂巢的怪习。

俗名:八角鹰 雕头鹰 雕头鹰 蜜鹰 乌温图-和日木其

黑冠鹃隼

黑冠鹃隼 Black Baza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鹃隼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Aviceda leuphotes

描述:体型略小(32厘米)的黑白色鹃隼。黑色的长冠羽常直立头上。整体体羽黑色,胸具白色宽纹,翼具白斑,腹部具深栗色横纹。两翼短圆,飞行时可见黑色衬,翼灰而端黑。飞行时振翼如鸦,滑翔时两翼平直。
虹膜-红色;嘴-角质色,蜡膜灰色;脚-深灰。

叫声:作一至三轻音节的假声尖叫,似海鸥的咪咪叫。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部、东南亚;越冬在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有三个亚种出现:wolfei在四川,syama在华南及西南,指名亚种在海南岛。地区性并不罕见,栖于开阔有林的低地。

习性: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振翼作短距离飞行至空中或于地面捕捉大型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