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自然,美丽大泽湖 – 长沙湿地摄影展

拥抱自然

美丽大泽湖

长沙湿地摄影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素有“山水洲城”的长沙,不乏岳麓峰峦的秀丽,不乏潇湘之水在奔放中冲积形成的河网名洲。珍珠项链般的洲滩,星罗棋布般的湖塘,串联起了湘江作为南北水鸟迁徙的通道。然而,我们恰恰遗忘了,那些在河湖深处驻留的,在山水之间穿行的湿地精灵-鸟儿们。
“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的或流动的、或为淡水、微咸水或咸水的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浅海区域”。这是国际《湿地公约》里对湿地定义。1992年,中国成为公约的缔约国签署并承诺对湿地开展有效的保护与科学合理的利用。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其他系统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因为它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补充地下水、改善气候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是因为其还具有丰富动植物和底栖生物的资源。
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源泉和基础。如今,那些被叫做“塘”的湿地已然成为了一个个繁华的地标,那些被叫做“湖”的湿地也正在一个个萎缩、固化乃至消失。最后的大泽湖也岌岌可危,三分之一的湖面消失。当湿地和鸟类的相互依存关系被打破,湿地也就失去了其“地球之肾”的功能。我们该如何留下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我们该如何选择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大泽湖湿地位于望城区金星大道东侧,东邻湘江,原为湘江的湖叉,是一个自然状态的浅水沼泽类湿地。大泽湖湿地包括西北方向开垦的农田形成人工湿地,直到湘江河中的香炉洲、冯家洲,形成一个狭长的湿地带。这是目前长沙城区最后一块天然性保持较好的沼泽类湿地。距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40公里,不仅是鸟类顺湘江迁徙通道长沙段上最后的“驿站”,而且是不少冬候鸟越冬地和夏候鸟的繁殖地。
多年来,国内众多的科研机构、观鸟社团和摄影爱好者,都视大泽湖为长沙区域内不可多得的观鸟“圣地”。他们长期观察并留下宝贵的影像和观鸟记录。据2011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保组织对大泽湖周边进行的鸟类调查数据显示,共统计到15目45科135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小鸦鹃、白尾鹞、红隼、黑冠鹃隼、短耳鸮、鹊鹞、阿穆尔隼、斑头鸺鹠等10种,湖南省级保护的鸟类124种;调查还显示,这些鸟类属于留鸟的有53种,夏候鸟38种,冬候鸟33种,过境鸟观察到11种;依赖湿地生活的鸟类有58种,占所有鸟类总数的43%左右。其中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稀有鸟类棉凫、彩鹬在大泽湖繁殖。
在这里你能看到国际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鹤在大泽里悠闲觅食,翱翔蓝天;看到国际濒危物种棉凫在水中嬉戏,以及那些多姿多彩的各色鸟儿们,它们或上枝头、或潜水底、或嬉闹、或育雏的优美场景。当然,你还可以领略到大泽湖在一年四季的美丽变迁。为使广大市民了解湿地,发现湿地之美,本次摄影展集合了六年来多位摄影家在不同季节拍摄大泽湖的收获。他们有的是媒体记者、退休教授和医师,有的是企业家、银行职员、退休职工和人大代表等来自多个社会阶层。希望这次湿地摄影照片的展出,能让您更加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关注我们身边的湿地与鸟类。因为,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2025年11月8日,保护大泽湖的志愿者相聚在大泽湖,当年为了推动大泽湖保护,首先是向社会发布大泽湖的生态状况,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首展于2013年8月24日,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48幅精选作品背后,是湖南十一位拍鸟元老的无私分享,上千幅素材的沉淀。

感谢摄影家:潘学兵、邓伟宏、张京明、向萍、宋查田、刘斌、叶宏、卢艳 、唐振平 、姚毅、彭祥林无偿提供照片。感谢李锋通宵达旦的照片制作。

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沙办公室

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