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鸢

黑翅鸢 Black-winged Kite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黑翅鸢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Elanus caeruleus

描述:体小(30厘米)的白、灰及黑色鸢。特征为黑色的肩部斑块及形长的初级飞羽。成鸟:头顶、背、翼覆羽及尾基部灰色,脸、颈及下体白色。唯一一种振羽停于空中寻找猎物的白色鹰类。亚成鸟似成鸟但沾褐色。
虹膜-红色;嘴-黑色,蜡膜黄色;脚-黄色。

叫声:轻柔哨音wheep, wheep。

分布范围:非洲、欧亚大陆南部、印度、中国南部、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见于云南、广西、广东及香港的开阔低地及山区,高可至海拔2000米。曾在湖北及浙江有过记录。

习性:喜立在死树或电线柱上,也似红隼悬于空中。

凤头蜂鹰

凤头蜂鹰 Oriental Honey-buzzard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蜂鹰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Pernis ptilorhynchus

描述:体型略大(58厘米)的深色鹰。凤头或有或无。两亚种均有浅色、中间色及深色型,各似鹰雕雕及。上体由白至赤褐至深褐色,下体满布点斑及横纹,尾具不规则横纹。所有型均具对比性浅色喉块,缘以浓密的黑色纵纹,并常具黑色中线。飞行时特征为头相对小而颈显长,两翼及尾均狭长。
虹膜-橘黄;嘴-灰色;脚-黄色;近看时眼先羽呈鳞状为特征性。

叫声:响亮悦耳的高音四音节叫声wee-wey-uho或weehey-weehey。

分布范围:古北界东部、印度及东南亚至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具长羽冠的亚种ruficollis数量稀少,见于四川南部及云南,部分鸟作区域性迁徙。古北界东部具短羽冠的亚种orientalis繁殖于黑龙江至辽宁,冬季经华中及华东至台湾、东南各省及海南岛。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森林并不罕见。

习性:飞行具特色,振翼几次后便作长时间滑翔,两翼平伸翱翔高空。有偷袭蜜蜂及黄蜂巢的怪习。

俗名:八角鹰 雕头鹰 雕头鹰 蜜鹰 乌温图-和日木其

黑冠鹃隼

黑冠鹃隼 Black Baza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鹃隼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Aviceda leuphotes

描述:体型略小(32厘米)的黑白色鹃隼。黑色的长冠羽常直立头上。整体体羽黑色,胸具白色宽纹,翼具白斑,腹部具深栗色横纹。两翼短圆,飞行时可见黑色衬,翼灰而端黑。飞行时振翼如鸦,滑翔时两翼平直。
虹膜-红色;嘴-角质色,蜡膜灰色;脚-深灰。

叫声:作一至三轻音节的假声尖叫,似海鸥的咪咪叫。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部、东南亚;越冬在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有三个亚种出现:wolfei在四川,syama在华南及西南,指名亚种在海南岛。地区性并不罕见,栖于开阔有林的低地。

习性: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振翼作短距离飞行至空中或于地面捕捉大型昆虫。

褐冠鹃隼

褐冠鹃隼 Jerdon’s Baza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鹃隼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Aviceda jerdoni

描述:中等体型(45厘米)的褐色鹃隼。形长的冠羽常垂直竖起。上体褐色,下体白色具黑色纵纹,胸腹部具赤褐色横纹。与凤头鹰的区别在冠羽长许多,翼尖几乎长及尾尖。飞行时两翼尤其近端处甚长且宽,平尾。
虹膜-黄红色;嘴-黑色,蜡膜浅蓝灰;脚及腿-黄色。

叫声:飞行时发出哀怨的叫声pee-weeoh,第二音逐渐消失,似蛇雕雕。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部、东南亚及苏拉威西。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云南西南部及海南有几次记录。可能在中国有繁殖但不肯定。

习性:从树栖处捕食,喜森林边缘,常活动于有遮盖处。

俗名:褐冠鹃雕

Osprey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鹰科 > 鹗属
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Pandion haliaetus

描述:中等体型(55厘米)的褐、黑及白色鹰。头及下体白色,特征为具黑色贯眼纹。上体多暗褐色,深色的短冠羽可竖立。亚种区别在头上白色及下体纵纹多少。
虹膜-黄色;嘴-黑色,蜡膜灰色;裸露跗蹠及脚-灰色。

叫声:繁殖期发出响亮哀怨的哨音。巢中雏鸟见亲鸟时发出大声尖叫。

分布范围:全世界。

分布状况:分布广泛但一般罕见。留鸟分布在中国多数地区,夏候鸟于东北及西北。

习性:捕鱼之鹰,从水上悬枝深扎入水捕食猎物,或在水上缓慢盘旋或振羽停在空中然后扎入水中。

俗名:吃鱼鹰 亚巴拉格-额力女 鱼雕 鱼鸿 鱼江鸟 鱼鹰

角嘴海雀

角嘴海雀 Rhinoceros Auklet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鸥科 > 角嘴海雀属
CICONIIFORMES > Laridae > Cerorhinca monocerata

描述:体型略大(32厘米)的暗污色海雀。嘴橘黄或黄色,头部具两道特征性白色条纹,脚黄色。上体具灰色横斑及杂斑。繁殖羽的明显特征为眼后的白色眉纹及眼下的白色髭纹。嘴及脚的橘黄色较浓,上颚基部具一小的浅色角状物,角嘴海雀因此得名。
虹膜-黄色;嘴-繁殖期橘黄色,其他时节黄色;脚-黄色。

叫声:通常不叫。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东部沿海、日本北部、千岛群岛、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和美国西北部及相邻海域。

分布状况:罕见冬候鸟。偶见于辽宁(旅顺)。

习性:营巢于洞穴中;取食于远海。结大群。飞行能力强;入水低沉。

冠海雀

冠海雀 Japanese Murrelet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鸥科 > 扁嘴海雀属
CICONIIFORMES > Laridae > Synthliboramphus wumizusume

描述:体小(25厘米)的黑、灰及白色海雀。额、头顶及颈背青黑,颊及上喉灰色。眼上部头侧有白色条纹延至上枕部相交,嘴极短。上体灰黑,下体近白,两胁灰黑。仅夏季具凤头,并为黑色尖形。冬羽大体似扁嘴海雀,但头部的黑白色分布不同。
虹膜-褐黑;嘴-灰白;脚-黄灰。

叫声:尖厉哨音。

分布范围:日本及附近海域。迷鸟至萨哈林岛。

分布状况:迷鸟。偶见于台湾海上。

习性:具小型海雀的典型特性。

扁嘴海雀

扁嘴海雀 Short-billed Guillemot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鸥科 > 扁嘴海雀属
CICONIIFORMES > Laridae > Synthliboramphus antiquus

描述:体型略小(25厘米)的黑白色海雀。头厚,嘴粗短而色浅,形似企鹅。繁殖期的特征为头无羽冠,背蓝灰,下体白色,喉黑,白色的眉纹呈散开形。非繁殖期眉纹及喉部的黑色消失。飞行时翼下白色,前后缘均色深,腋羽色暗。
虹膜-褐色;嘴-象牙白,嘴端深色;脚-灰色。

叫声:低沉笛音及金属碰撞般的声音。

分布范围:繁殖于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西伯利亚的东部沿海、日本北部及朝鲜。越冬于中国南部及美国西部的沿海。

分布状况:偶见于香港水域。

习性:沉水较低。下潜前先把水弄干净。飞行低且直,短距离后很快又落到海面。

斑海雀

斑海雀 Marbled Murrelet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鸥科 > 斑海雀属
CICONIIFORMES > Laridae > Brachyramphus marmoratus

描述:体小(24厘米)的黑褐色及白色海雀。嘴细长。冬羽:颏、喉、颈、颈背、下体及肩羽白色,与体羽其余部分的深色成明显对比。眼圈白。繁殖羽为体羽的白色部分具灰黑色横斑。亚成鸟似成鸟,但对比度不甚明显。
虹膜-褐色;嘴-褐色;脚-近粉色。

叫声:为meer-meer-meer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阿拉斯加及西伯利亚的东部沿海。分布从阿留申群岛至日本及美国西部。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甚罕见候鸟。亚种perdix于辽宁(旅顺)及山东(青岛)海面曾有记录。

习性:游泳时嘴和尾均上翘。
注:亚洲的亚种perdix可分开另作一种。

白玄鸥

白玄鸥 White Tern

科学分类:鹳形目 > 鸥科 > 白玄鸥属
CICONIIFORMES > Laridae > Gygis alba

描述:体小(30厘米)的纯白色燕鸥。成鸟:通体白色,仅眼圈黑色;尾略呈叉形,外侧尾羽较第二、三枚尾羽为短;嘴甚细尖并略上翘。幼鸟:耳斑深色,上背及翼上具灰褐色杂斑,初级飞羽羽轴黑色,两翼较圆。
虹膜-褐色;嘴-近黑,嘴基蓝色;脚-蓝黑,蹼偏白。

叫声:轻柔的呼呼叫声。

分布范围:广布于各大洋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分布状况:极罕见的漂鸟,于澳门海域有过一次记录,也见于中国南海的西沙群岛。

习性:飞行略呈波浪形,偶尔潜入水中捕食,但从不完全没入水中。